截至2015年底,中国乙二醇产能达到754.6万吨/年,全年产量为461万吨。其中,产能排名前三位的是镇海石化65万吨/年装置、宁波富德50万吨/年装置和远东联50万吨/年装置。2015年国内乙二醇产能大幅提升,进口依赖性得到缓解。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煤制乙二醇或将成为国内一只重要力量。
乙二醇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粘稠液体。能够溶解氯化钙、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浓度较高时易吸潮。主要用于制聚酯涤纶、聚酯树脂、吸湿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化妆品和炸药,并用作染料、油墨等的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气体脱水剂,也可用于玻璃纸、纤维、皮革、粘合剂的湿润剂。
全球乙二醇市场已经呈现产能过剩、需求增长缓慢的局面,而具有资源优势的中东地区正在规划和建设大批石化装置,其中包括大型乙二醇装置和聚酯装置,世界乙二醇生产重心正在向东部地区转移,特别是中东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乙二醇产能短期内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期还将主要依赖进口。2015年之前煤制乙二醇产能新增潜力巨大。未来国内乙二醇产业将呈现原料多元化和竞争多元化局面。国内石油路线乙二醇将面临中东进口乙二醇和国内煤制乙二醇的双重压力,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种竞争将推动整个行业的科技开发和技术进步,有利于下游企业的健康发展。
截至2015年底,中国乙二醇产能达到754.6万吨/年,同比增长25.3%;全年产量为461万吨,同比增长9.2%。其中产能排名前三位的是镇海石化65万吨/年装置、宁波富德50万吨/年装置和远东联50万吨/年装置。过去几年,中国乙二醇产能呈现增长态势,从2008的229万吨/年增至2015年的754.6万吨/年,年均增长幅度约为18.6%。而产量则从2008年的182万吨,增至2015年的461万吨,年均增长幅度为14.2%。2015年中国乙二醇主要生产企业情况见表1。
表1 2015年中国乙二醇生产企业产能情况表 单位:万吨/年
企业名称
产能
扬子石化
26
上海石化
22.5
38
茂名炼化
10
燕山石化
7
天津石化
4.2
北京东方
4
扬子石化-巴斯夫
32
吉林石化
10.9
辽阳化纤
20
独山子石化
6
抚顺石化
中沙天津
36
辽锦化工
中海油壳牌
镇海炼化
65
武汉石化
28
四川石化
远东联
50
三江精细化工
福建联合
40
通辽金煤
宁波富德
永金濮阳
永金安阳
永金新乡
永金洛阳
新疆天业
华鲁恒升
5
湖北化肥
安徽淮化
新杭能源
30
阳煤深州
22
合计
754.6
截至2015年底,目前我国乙二醇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宁波富德、中海壳牌、远东联以及由河南永金煤业、内蒙古金煤化工为代表的煤质乙二醇企业组成。乙二醇国内产能达到754.6万吨/年。其中,中石化以272.7万吨/年的产能稳居国内供应商之首,其次是中石油产能为92.9万吨/年,以河南永金产和内蒙古金煤为代表的煤质乙二醇企业产能达到187万吨/年,成为我国乙二醇的一只新生力量,后期或将成为一只不可或缺的主力力量。单套装置最大产能为中石化镇海炼化的65万吨/年乙二醇装置。
过去几年,中国乙二醇产能呈现增长态势,从2008的229万吨/年增至2015年的754.6万吨/年,年均增长幅度约为18.6%。而产量则从2008年的182万吨,增至2015年的461万吨,年均增长幅度为14.2%。近年中国乙二醇产能、产量统计详见图1。
图1 2011~2015年中国乙二醇产能产量情况
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速放缓已成不争事实,石油化工企业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境地。近几年煤制乙二醇装置贡献了国内乙二醇新增产能的大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乙二醇大部分依靠进口的现状。对于2016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煤制乙二醇或将成为国内一只重要力量。低油价将成常态,新增产能的增加以及下游聚酯的疲软表现,预示着2016年国内乙二醇市场难有强劲表现。虽然我国煤制备乙二醇相对于传统石油路线法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中东以乙烷为原料的生产路线相比,成本优势不是十分明显,其产品仍将是国内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国内相关企业应该不断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避免在竞争中造成大的损失。预计到2020年,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年。
2015年中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达到1336.1万吨,同比增长幅度为7.9%;自给率为34.5%,较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近几年,中国乙二醇表观消费量呈现增长态势,从2003年的346.2万吨,增至2015年的1336.1万吨,年均增长幅度为11.9%。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2013~2015年中国乙二醇表观消费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自给率
2013
370
824.6
0.54
1194.1
30.9
2014
422
845.0
0.57
1266.4
33.3
2015
461
877.1
2.0
1336.1
34.5
乙二醇消费结构中,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以及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其中做为聚酯原料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消费领域,占到总消费量的90%左右。聚酯工厂的主要的生产厂家有江苏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辽阳石油化纤公司、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厦门翔鹭纺纤有限公司、广东开平涤纶企业集团公司以及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我国聚酯产能经过前几年的过度发展,面临产能相对过剩的局面,装置的开工率逐年下降,一些小聚酯企业逐步退出竞争。另外,近几年,由于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等的影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量减少,对乙二醇等原料的需求量也相应减少。此外,我国纺织行业还同时面临劳动力成本、生产原料、能源成本上升,环境资源约束等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速度将会放缓。由此将会导致对乙二醇需求量的减少。但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乙二醇在防冻液上的应用量将会有所增长。总之,今后几年,我国乙二醇的需求仍将会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将有所放缓。随着国内乙二醇供应能力的增长,乙二醇供应缺口将逐渐缩小。
图2 2015年中国乙二醇市场价格走势
中国是乙二醇的净进口国。2015中国乙二醇进口量为877.1万吨,同比增长3.8%;进口金额为712398万美元,同比降低12.6%。出口量为2.0万吨,同比增加247.3%;出口金额为2825万美元,同比增加145.0%。
近几年中国乙二醇的进出口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2011~2015年我国乙二醇进出口数量及金额统计表 单位:万吨、万美元
进口
出口
数量
金额
2011
727.0
861179
0.6
1019
2012
796.5
831269
1.08
1392
881024
843
814915
1153
712398
2825
2015年中国乙二醇主要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贸易量451.4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51.5%;第二位是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量为2450万吨,占27.9%。2015年中国乙二醇进口主要来自于沙特阿拉伯、台湾省、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有400.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5.6%。江苏省乙二醇进口量最大,进口量为543.3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61.9%;排名第二的是浙江省,进口190.1万吨,占21.7%。中国乙二醇出口较少,2015年只有2.0万吨,其中主要是一般贸易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发货地也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占出口总量的65.0%;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
四、市场价格分析与展望
2015年国内乙二醇呈现先扬后抑走势。年初乙二醇供需面逐渐转为乐观,华东库存大幅下降,又加下游聚酯工厂负荷仍维持高位,乙二醇市场震荡走高。1月底2月初的国际原油大幅走高,仅4个工作日间,国际原油累积涨幅近20%。此时受益于节前下游聚酯工厂有备货需求,乙二醇价格节节走高。此后美元指数走高及美国原油库存增加双重打压下,国际原油期价继续破位下行,而此时的乙二醇经历大幅走高后面临技术上的回调要求。而经过短暂回调后,中东地缘政治因素拉升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连续两个工作日市场暴涨,WTI主力合约价格突破50美元/桶的关口,推动乙二醇市场再次上攻。5~6月,下游聚酯工厂因前期备货充足,此时在美元强势重压下,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滑,乙二醇市场价格随之大幅下滑。临近6月底,乙二醇曾借助原油上涨一度冲高,但由于供需面难言利好,乙二醇价格再次向下跌行情。7~12月,乙二醇市场屡创新低。国庆期间,原油大幅走高,以及下游原料库存偏低,市场经历一波上涨行情。央行双降加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担忧,国际油价受供应充裕打压持续下滑,美联储12月加息等影响,国内乙二醇跌至4150元/吨的年内最低点。
作者: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安超 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6年第11期
相信我们!,我们有15+服务经验, 经济管理论文资料、MBA/EMBA论文搜集、指导和修改等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
根据材料,人工智能写作,专家把关精修,最快一周完成
提供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咨询、撰写和指导
服务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
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
2024经济管理文库©